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日照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古人厕所常与猪圈建一起,除有利积肥、环保,还有一心照不宣原因

2019/8/15 6:21:41发布234次查看
中国古代早期公厕
本文作者 倪方六
前几天我在“梧桐树下戏凤凰”微头条中,说了几句考古中发现的“厕所带猪圈”现象,不少网友觉得好奇,私信问我。
就此,我这篇头条号来详细聊聊古代的厕所问题。
不必讳言,厕所与食堂一样,是人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。
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称,“厕,清也。”意思是,厕所是清除污物的地方。厕所有公厕和私厕之分,哪一种出现早些?可能有人会说私厕,但学术界有一种观点,最先出现的应该是公厕。
(古人房后必有茅房)
公厕又叫官厕,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,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,即所谓“路厕”。
《周礼·天官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宫人,掌王之六寝之修,为其井匽,除其不蠲,去其恶臭。”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,宫人专门负责给周王打扫房间卫生,建厕所,清除不洁之物,消除臭气。
(带厕陶猪圈)
周王家的厕所不是公厕,谁都可以去王家方便,那还了得!
所谓“匽”,就是古代的厕所,它又称“偃”。
依东汉学者郑玄注解,匽,就是路厕。清代江苏高邮籍学者王念孙则认为,“井匽”是隐蔽的厕所。
其实这两种解释并不矛盾,厕所即便修建在路边,也是讲究隐蔽的,最简单要有一道围墙做拦挡屏障,不然有伤风化,成何体统?
先秦时期的公厕有具体的选址和建筑标准。
(连茅圈)
《墨子·旗帜》中称,“于道之外为屏,三十步而为之圜,高丈。为民溷,垣高十二尺以上。”所谓“屏”,就是围墙作厕;“溷”,则是古人对厕所的另一种叫法。
古今厕所的围屏都比较简单,就是遮蔽用的。1998年,在湖北襄樊城东街第四中学学生公寓建设中,曾发现7座汉晋时期的古墓,考古出土了好几种厕所冥陶器,其中有一简易厕所,就是圈上一圈,里面放两置脚的砖块,就成了厕所。虽然简易,但遮蔽功能很好(见下图)。
公厕的标准化建设,似乎是现代城建的事,其实不是这样,中国在先秦时公厕已讲究标准化。
(简易陶厕)
如墨子生活年代的公厕,便应是一种标准化厕所,规格统一:围墙周长“三十步”,越过了40米;高一丈,超过了2.3米。
这种厕所是供部队军人使用的,如果是民用公厕,即“民溷”,围墙则要增高,达一丈二,越过了2.7米。厕所有这么高的围墙,想偷窥是很困难的,可见中国古人很有心,充分考虑到了对如厕者的隐私保护——考古中发现的厕所,设计时基本都很注意这一点。
从“民溷”一说中还可知道,古代厕所除了建在路边,还流行建在猪圈附近。
(连茅圈)
“溷”,即猪圈旁边的厕所,这种厕所选址和建设观念,古今通用。
《汉书·刘旦传》记载,燕剌王刘旦在谋夺皇位失败前,从家里厕所中跑出了一大群猪,被视为“凶兆”,凶兆背后反映的,是厕所与猪圈建在一起的社会风俗。
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,北方人俗称“连茅圈”,在汉魏时的中国南北各地,尤其是华北地区普遍流行。
因为这个原因,作为必不可少的陪葬品连茅圈模型,在现代考古中已出土很多。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品,有一件连茅圈文物(见上图)特别精美,上绿釉的,当年的高级厕所应该就是这样的。
至今在中国北方一些农村还可以看到这种安排,还有农户在使用连茅圈。
为什么厕所与猪圈要建在一起?一般认为,这是古人积肥种田的考虑,方便人便猪粪集中管理。同时,把厕所和猪圈建在一起,既可有效用空间,又方便污秽处理,有利于环保。
(陶猪圈)
其实还有一个“只做不说”、心照不宣的原因,就是“猪吃屎”。古人的排泄物直接用来养猪,节约饲料。在几十年代,还有专门收集人的粪便供养殖户喂猪。
这在现在看来,太不卫生了,喂出的是“垃圾猪”,但在过去就这样的。
(高级陶厕)

日照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