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零售业是否真的没救了?这是近几年来我等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畅谈的话题之一。
在这瞬息万变的年代,近两年来的香港似乎已找到了标准的答案:零售业这次真的告急了……
回顾香港零售业去年中旬以来的经历,困难可谓是一波接一波的袭来,这真让人几经绝望,因为香港零售业还没反应过来就已掉进深坑了。在寒风瑟瑟的香港零售行业中,曾经的大量内地也趁机省下了不少钞票,香港零售企业却叫苦连连,其中就包括香港本地化妆品零售商莎莎国际(00178-hk)。
香港是购物者的天堂,其中化妆品是购物者最爱消费的购买品之一,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十分高。无疑,莎莎国际在此次的零售业寒冬中陷入了生存危机,难掩衰败之殇。
春节港澳地区销售同比大跌76.9%
刚从香港去年6月事件中缓过神过来的莎莎国际,在步入鼠年过程中又遭遇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冲击。
2月6日,莎莎国际发布公告,集团于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新春期间的零售销售表现逊色,较去年下跌76.9%,而同店销售下跌75.5%。
在香港市场,莎莎国际零售销售较去年急降77.9%,主要是受到新型冠状病毒事件影响,内地访港旅客数量跌幅在事件的基础上再度扩大,香港本地客消费意欲亦见低迷。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资料显示,在新春期间内地访港人次同比暴跌85.5%。整体人流锐减导致整体交易量下跌54.4%,当中内地客跌幅为92.1%,而香港本地客则下跌8.0%。
除了香港市场,莎莎国际的澳门市场亦未能幸免。澳门特区零售销售较去年下跌73.4%,主要由于整体交易量下跌近七成所致。其中,内地客大幅下降76.5%,澳门本地客则跌29.4%。
本次疫情的冲击才刚刚开始,持续时间有多长,国内众多的专家们也无法给出具体答案。所以,莎莎国际在新春期间的销售业绩真跌入谷底了吗?答案几乎是否定的,17年前的非典持续了半年时间,在2003年夏季才从根本上得到遏制。非典肆虐的2003年,香港当年门庭冷清的零售业降幅为2.6%。如果说去年下半年香港零售业遭遇非典以来最大的危机,那此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则比事件引起的危机更深,也更广,因为此次疫情正值春节,波及范围及严峻程度十年一遇,且离十分有利于遏制病毒的夏季还有些遥远。
截止去年9月底的6个月,莎莎国际录得3653万港元净亏损,而上年同期公司盈利2亿港元。这也导致莎莎国际录得17年来首次中期亏损,莎莎国际为此表示将不会派发中期息,因此结束了2000年以来连续派中期息的历史。中期亏损,主要由于香港2019年6月开始的运动冲击,2019年6月至11月18日,莎莎国际港澳市场营业额和同店销售分别暴跌39.4%及39.1%;而今年新春期间的营业额和同店销售跌幅是上述期间的近两倍,表明疫情带来的危机才是最为严重的。随着疫情的持续进行,莎莎国际在2020年全年的经营业绩将不容乐观。
疫情的肆虐,莎莎国际股价因此应声下挫。1月20日-2月7日,莎莎国际股价累计跌幅高达20.99%,刷新了2008年12月份以来的新低。
多样化自救,执董带头降薪75%!
莎莎国际作为亚洲最为知名的化妆品零售集团之一,成立至今已有42年时间。在巅峰的时候,莎莎国际于2018年拥有273间零售店铺,营业收入突破了80亿港元,销售超过700个品牌,合共超过1.8万种护肤品、香水、化妆品、护发等产品,以及自家品牌和独家代理的名牌产品。
但进入2019年,莎莎国际就此走向了衰败。根据莎莎国际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第三季度业绩报,莎莎国际零售店数目降至265间。
在香港经营环境恶化及各项成本高企导致中期报首度亏损的背景下,莎莎国际在今年1月称,计划于未来18个月内关闭约20%至25%的店铺,大部分以影响较大的游客区为主,并已于2019财年第三季度关闭6间,其中包括亏损的新加坡业务。
此外,莎莎国际的存货是以现金持有形式,存货过多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。虽然在于2019年9月30日的存货水平同比下降2.22亿港元,但仍高达14.92亿港元。为缓解库存导致的成本高企现状,莎莎国际宣布加大优化产品及存货管理,清理低生产力的产品或过多存货,从而腾出空间引入高销量及有效吸引人流的人气产品。
莎莎国际更重磅的节流动作在后头。近日,公司放出狠招,全体执行董事将率先减薪75%三个月,作为新一轮降低成本方案的第一步。值得注意的是,为控制成本,莎莎国际在2017财年-2019财年员工人数减少了200名,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的雇员福利开支因此下降至5.55亿港元。而报告期内,莎莎国际的董事酬金仅为67.1万港元,仅相当于当期雇员福利开支的0.012%。
由此表明,香港事件和疫情的双重打击,直接影响到了莎莎国际的生存,让时运不济的莎莎国际连大幅削减高管薪酬的节流政策都搬出来了。
实际上,在困局之下,香港不少受影响的企业纷纷裁员或减薪以达到“抗疫”效果,持有香港知名餐饮品牌“翠华茶餐厅”的翠华控股(01314-hk)近日也公布,“全体董事和公司高层本月起减薪三成,为期三个月”;而香港航空计划裁减大约400名员工,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0%。
2020年恐比2019年更糟
香港零售目前仍处于衰落的境地,莎莎国际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港澳市场(占比超8成),在当地零售行业整体下挫之下,莎莎国际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。
受事件影响,香港2019年的初步访港旅客人数为5591万人次,按年下跌14.2%。零售、旅游和餐饮等行业首当其冲,香港gdp受拖累而在2019下跌1.2%。
香港统计处公布,去年下半年零售数据持续有双位数跌幅。去年全年零售业总销货值临时估计4312亿港元,按年跌11.1%,是3年以来首次下跌,2018年则升8.7%。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近日表示,香港零售市道已进入“超级寒冬期”。
其中,2019年下半年至今,香港药妆零售总值下滑幅度远超预期。而随着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,香港本地零售业和游客信心的恢复时间或将长达一年以上。
谢邱安仪指出,今年上半年零售额会有10%至20%跌幅,但未有计及是次疫情因素,现时要视疫情的情况,上半年零售额跌幅会较10%至20%为多,或有中双位数跌幅。
如果说2019年莎莎国际跌入了历史谷底,那在前景黯淡的市场下,莎莎国际在2020年的香港零售业市场将继续坠入更深的谷底。那在港澳市场外的内地市场,莎莎国际能否借此翻身?答案是否定的。莎莎国际为摆脱对港澳市场的依赖,2005年调整地区收入结构,将店铺扩张至内地市场。但理想虽丰满,现实却很残酷:莎莎国际在内地深耕近14年依然难以盈利,在2015财年-2019财年每年持续亏损额介于1000万港元-4000万港元,2020财年中期内地市场营收占比仍处在3.8%的低位。
总结:香港零售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已是雪上加霜,莎莎国际高度依赖香港市场,而港澳地区收入高低取决于内地访港人数及汇率波动,导致公司业绩波动大。在2020年,香港零售业将不容乐观,莎莎国际亦将遭遇比2019年更为寒冷的冬季。